我看《搏击俱乐部》

搏击俱乐部影评

回到影片,玛拉的意义是对爱的愿望;泰勒的意义是改变的愿望;大nainai等俱乐部成员的意义是认同的愿望;小酒吧老板的意义是决心的愿望;与老板的交流是叛逆的愿望

搏击俱乐部影评

坦白的讲,这部片子是我第一次看,虽然久闻大名,但是一直小心翼翼的不太舍得去看,就好像一个孩子拥有了一颗得之不易的糖果,在品尝之前,总是会各种期望各种憧憬各种揣测各种忐忑……现在终于各种机缘具足,观看了这部经典,于是就想写这么一篇文字,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 人格
我理解的人格就是记忆的集合体,记忆又包括了事、人和情感,情感由认知决定了表达的重点(比如小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学会了自己吃饭,得到了一个苹果的奖励;第一次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又得到了一个苹果的奖励;第一次主动帮妈妈打扫了屋子,还是会得到一个苹果的奖励……持续恒定的行为,就会让我们把苹果和成就,幸福,快乐,认可等积极的情绪建立起联系——认知系统,于是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每当看到苹果,就会自然的产生出积极的情绪。而负面的情绪产生,也是同样的过程),情感又会对记忆进行加工(这主要体现在趋利避害的方面,比如我们会不自觉的弱化自己幼年那些愚蠢可笑的经历,也会对成长过程中某些让自己感到受伤的情节进行扭曲——毕竟一件事可以从很多层面进行解读——以实现让自己获得释然和安全感)。每个人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记忆集合体(就好像不同的细胞组成了我们这个身体),显现的部分是投射认同反馈回的信息加以强化的部分(投射认同:我们成长过程中坚信正确,而予以坚持的那些),隐藏的部分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被提取——特定情况一般都是适应问题——好的情况,顺应了,旧势力和新势力达成和解,自我接纳。不好的情况,势均力敌,自己就和自己打起来了。听起来在内心发生的这场战争波澜壮阔,复杂无比,但在表面上的形势却风平浪静到本人很难察觉,唯有某些变量,如女主的出现,打破了界限,动摇了平衡,逼迫男主做出一个选择时,才会浮出水面,于是……故事就这么展开了。

二、 选择
其实整部电影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的话,就是“选择”。

1、失眠=朋友 or 敌人
杰克从影片一开始就挣扎在日复一日重复着的索然无味的生活中,内心中渴望体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与身边束缚着他的一切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是如此的不可调和又无法解脱。于是,杰克成功的焦虑了,最具体的躯体表现就是“失眠”。失眠其实一个有点苛责的伙伴,这个伙伴在发出一个信号,提醒我们需要放松,一些心结正在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影片世界里摆在杰克面前的第一次选择来了,失眠是个朋友还是敌人。如果选择做朋友,对杰克而言就意味着妥协,意味着安于现状,意味着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相安无事又有点碌碌无为的平稳生活。杰克尝试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也一度安于这个选择……但是,(不幸?万幸?)他遇见了玛拉。
这里插一句,关于杰克参加的那些团体咨询会,是一种在欧美十分成熟,并广泛应用于药物滥用、戒酒,绝症/临终关怀等人群的专业心理治疗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个冥想会,这个有点类似于催眠的形式,在中国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意象对话。影片中展现了如何通过意象对话,寻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代表自己性格的动物的形象。杰克找到了企鹅——这个与世隔绝,木有攻击性,甚至有点蠢笨的形象。上文中提到了,杰克也想选择把失眠当朋友,在这里,出现了一个词“滑”来印证这一点。这种脚踩西瓜皮的形式最形象的表达了杰克想要妥协,顺从,过安稳日子的愿望。而后面的情节中出现的几次变化,正是用镜头语言来告诉观众,杰克内心正在发生的强烈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一步一步把他从一个选择推向另一个选择。

2、玛拉=性 or 爱
玛拉对于杰克而言是天使与魔鬼的集合体,是她打破了杰克偏安一隅的幻想,唤醒了他内心的不安分的攻击性(在自然界,雄性想要获得交配权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攻击)。他们的相遇揭开了杰克生命的新的篇章,玛拉特立独行的个性,恰恰是杰克渴望而不可得的,而这一切又与他内心想要体现自我价值的表达产生了共鸣。但是以现在的杰克,他那“企鹅”的性格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于是他迫切的需要另外一个自己——泰勒(这个家伙一会再说)。玛拉从出现的一刻就注定了是杰克的所有的爱的焦点,在杰克孤零零的生活中,一条潜伏的线就是寻找爱,学会爱的方式。杰克用自己的经历为观众演绎了从动物成长成人,又如何走过一段爱的觉醒的旅程。动物对应的是单纯的性,是彰显雄性能力的一种表达,但杰克发现这样除了能够让自己卑微的个性,获得一种短暂的成就感以及继之而来的绝大空虚之外毫无益处。于是他开始尝试一点一点的探索属于人的爱之路:喜欢——依恋(思念、依赖、纠缠)——占有(嫉妒、控制、改造、索取、被爱)——交易(迎合、顺从)——报答(感恩、情感投资)——关注——共情(理解、揣摩、牵挂)——支持(帮助、优质服务、热情)——奉献(尊重、信任、包容、接纳、自我牺牲、爱)——和谐(一致、真诚、自然、兼容)。直至最后,牵手一起看“世界毁灭”,颇有共同面对末世审判的味道。此刻,杰克收获的不单是自我的完整统一,也找到了什么是属于他自己的爱及什么是他的爱的表达方式。

3、泰勒=分裂 or 完整
著名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提出过一套:偏执-分裂心位和抑郁心位的理论。理论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成长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从保护自我的生存到保护所依赖的客体,从非黑即白的判定到爱恨交织的整合,从生与死的冲突过渡到破坏性VS爱与修复的冲突。杰克人到中年终于积累下了种种的资源,正式开启了这一段旅程,他选择了一个伙伴——泰勒——陪他走完这一段不知会通向何方的道路。很多人把《搏击俱乐部》这部片子归类成一部表现人格分裂的影片,但是尽管分裂在影片里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我还是认为影片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分裂本身,而是一个通过分裂达成完整统一的过程。京剧界有言:不疯魔不成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想,这用来形容从杰克到杰克-泰勒再到杰克的过程再合适不过。杰克选择了泰勒出现,选择了亲手消灭泰勒,他正是通过这种破而后立的方式,让自己脱胎换骨,绝地重生。

三、 革命
看完《搏击俱乐部》,我不知怎么就会联想到另外一部电影《V字仇杀队》,也许在这两部影片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革命。《周易》里有“汤武革命”的话,“汤”是商朝的开创者,灭了夏。“武”是周朝的开创者,灭了商。这里的“革”是“变革”的意思,“命”是“天命”的意思。“汤”和“武”都是推翻了旧王朝,开创了新时代的人,他们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杰克一开始只是想要革自己的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当他发现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许许多多的人正在困扰的时候,当他发现他找到了一种可以适合更多人的“革命”方法的时候,当他发现想要让更多人真正的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从社会的基础下手的时候,一切都不可逆转的发生了。“泰勒”们想要改变的是那种定制化的人生,在影片的世界里(映射着现实社会),人从出生就被束缚在一个培养皿中(黑客帝国?),人们按照种种的设定成为了汽车修理工,酒店服务生,擦鞋的,酒保,警察,厨师……人们被灌输的目标就是追求车子、房子、妻子、孩子、票子,追求稳定的位置和安稳的生活。而实施“设定”和“灌输”的,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用资本和舆论控制着这些培养皿中的人,按照他们的想法源源不断的为这个社会的基础输送养分,支撑着整个大厦屹立不倒。选择是不被允许的,因为选择会带来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就有可能动摇大厦的根基,而根基的动摇势必会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如此说来,这部片子纳粹吗?这明明是社会主义嘛,呵呵
最后再补充一句,按照上面的说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整个影片很有几分精神分析学派与行为主义学派死磕的意思。(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约翰•华生曾经和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叫板:“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结果,精神分析革命成功!

朝晖
2015年1月5日

我看《搏击俱乐部》 续•下

这次扯点别。昨天灵光一现,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角度,就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原来是梦一场

先说结论:也许如《死神来了》般的飞机失事镜头,并不是杰克的想象或幻觉,而是真实发生的。激烈的震荡导致了昏迷,而长期的失眠迅速使杰克进入了“快速眼动期”(目前的研究认为梦就出现在这个睡眠时期)。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情节就进入《盗梦空间》的下落时间的环节,一切都发生在那一瞬,但又显得如此的漫长。所有出现的人物都是杰克安排的演员,所有发生的事都是杰克的“临终愿望”。所以故事情节才会发生跳跃,出现某些好像不那么符合逻辑的所谓BUG。(比如泰勒到处飞,成立众多搏击俱乐部的时候,杰克居然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而且以我的理解,机票上是应该有个人信息的,如果泰勒不存在,他是如何买到机票,又以泰勒的身份飞来飞去的呢?又比如最后那自轰一枪,居然没挂,还没事儿人一样和玛拉浪漫一下,这完全不符合物理常识啊。) 荣华富贵一梦醒,黄粱米饭尤未熟。

之前的文章已经反复说过一个观点,《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是力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到弗洛伊德,就算没接触过心理学的朋友也至少听说过《梦的解析》这部著作吧。老弗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为啥要伪装呢?因为有些欲望会让人不安和难堪,所以各种的表达会被改头换面来绕过使人产生不安的过滤和屏蔽。这种扭曲的表达使梦境变得丰富多彩,也让梦境变得扑朔迷离,往往连做梦的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表达的是什么。于是解梦就成为了一项研究和营生,老弗爷当年靠给上层社会的贵妇们解梦,那真的是赚的盆满钵满。

“造梦”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高低却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做梦,背景就是一团黑暗/迷雾/光明,就出现那么几个角色出来演个独幕短剧了事。而有的人做梦,却能做到道具布景巨细靡遗,众多人物,关系复杂不说,还能没事换个场景,甚至能够创造出许多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人、物、景,乃至可以演绎一整个人生(有木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杰克就是这样的后者。

梦中出现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就好像现在你在看这些文字的时候,你的周围其实有非常非常多的存在,而在这个时候,那些对于你想要阅读的愿望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就会被过滤掉。而当我这么提醒你的时候,你会把专注的注意力从这些字上挪开,开始关注周围的一切,这时候你的愿望是“咦,这个家伙说的对吗?”在梦中出现的一切都是以愿望为导向的,也就是说这些对于做梦的人而言都是具有意义的。

回到影片,玛拉的意义是对爱的愿望;泰勒的意义是改变的愿望;大nainai等俱乐部成员的意义是认同的愿望;小酒吧老板的意义是决心的愿望;与老板的交流是叛逆的愿望;威逼想要做兽医的店员是行动的愿望;而搏击被揍来自于梦外飞机坠落时躯体的感受,因为这个梦如此的重要,杰克甚至让这种感受反应在梦里都被合理化成了搏击;最后自轰一枪,看着大楼坍塌,梦走到了尽头,杰克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朝晖
2015年1月7日